品牌详情

品牌简介

“王源吉”是无锡历史上有名的冶坊,是无锡冶炼业的代表品牌,清政府正式颁发执照是道光十七年(1837),专铸民用食锅,是苏帮铁锅的发源地。2024年获中华老字号。

品牌故事

暂无品牌故事

大事记

2017年1月

2017年1月,为保护和传承王源吉的传统地域特色和文化、更加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靖江王源吉锅业有限公司迁回无锡惠山区堰桥开发区,并更名为“无锡王源吉冶坊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王青青)。

2007年10月

2007年10月,无锡市王源吉锅厂为配合政府进行惠山新区建设,按照产业规划,服从大局搬迁至靖江。根据企业住所异地变更的相关法规,于2008年1月更名成立“靖江王源吉锅业有限公司”,并于同年8月注销无锡市王源吉锅厂。

2001年9月

2001年9月,锡山市长安冶金厂经工商变更登记核准,更名为“无锡市王源吉锅厂” (负责人王汉伦),从而在进入新世纪之后不久,恢复了“王源吉”老字号。

1995年0月

自1995年,年初起,鉴于无锡市压缩机公司对生产经营铁锅等日用金属品缺乏热情和动力,时任“锡山市长安冶金厂”负责人王汉伦经与该公司协商,陆续有偿受让了无锡市压缩机公司兼并原无锡市锅厂之后的民用铁锅的生产设备、库存铁锅等产成品及王源吉长期以来使用的“吉吉”商标所有权,并同时接收了部分有制锅经验的老工人等。即锡山市长安冶金厂事实上传承了无锡市锅厂及其前身王源吉的产品、技艺、服务和文化。

1994年12月

1994年12月,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市政府统一安排,无锡市锅厂整体划拨给“无锡市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隶属该公司的下级单位。

1966年0月

1966年“文革”开始,同年8月,王源吉锅厂因政治原因更名为“无锡市锅厂”。

1963年3月

1963年3月,由于土法炼钢停止,政府对王源吉冶铸机械厂进行拆分,缩小其规模,并更名为“王源吉锅厂”,重新恢复其专业化特色。

1958年0月

1958年,王源吉冶坊体制与业务均发生重大变化。企业被无锡市政府确定为第一批冶炼钢铁重点单位。同年有新华铸件厂,南长七一钢铁等单位并入,共同组建“地方国营王源吉冶铸机械厂”,一举成为集食锅制造、机械铸件、有色金属冶炼等为一身的综合型国有冶铸企业,远近闻名。

1956年0月

1956年,王源吉冶坊迁址无锡伯渎港117-121号原清末实业家祝大椿故居内经营。

1955年0月

1955年,实行公私合营,无锡王源吉鑫记冶坊等7家私营冶坊,合并组建“公私合营王源吉冶坊”,郭叔鸣出任经理,统一使用“双吉”牌商标进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1952年0月

1952年,王源聚并入王源吉鑫记,使王源吉生产经营规模得到扩大。

1946年0月

1946年,受时局影响,企业步履维艰。此时,无锡县金属品冶制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王源聚经理郭叔鸣进行资产重组,王源吉更名为“王源吉鑫记冶坊”,郭叔鸣出任经理。

1943年0月

1943年,王源吉从堰桥迁回羊腰湾。

1863年0月

1863年(清同治二年),王源吉返归无锡堰桥镇。由于需求旺盛,市场可观,王源吉获堰桥地区富商投资,产能扩大,产品畅销。

1860年0月

1860年(清咸丰十年),王源吉因战乱迁至江苏靖江十圩桥,次年又迁至江苏南通刘桥镇,称“王源吉北栈”。

1837年0月

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吴永昌冶坊陷入困境。该冶坊股东吴宏三便与无锡北门外大街的“王源聚锅号”的王氏三兄弟协商,由双方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并将吴永昌冶坊更名为“王源吉冶坊”。

1641年0月

查氏将该冶坊赠给女婿吴永昌,被吴更名为“吴永昌冶坊”,坊址设在无锡南门羊腰湾。

什么值得买
科学消费 认真生活
打开APP
当前为触屏版